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La biennale 威尼斯雙年展之主場館累翻天G&A館


La biennale 威尼斯雙年展之主場館累翻天G&A館



前面有點囉嗦前情提要:

(這部份是提要)

是的,沒錯!就是最後一集!!這是對於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分享最後一篇,所以可以說,前面兩集都是廢話!!!不是這麼說的啦,簡單為您再做一次簡單的講解,如果有需要,這回頭草還是要多少補一下!

前兩集的狀態分別如下:


  • 第一段「序曲之心」:主要是對於該展覽的一先簡單介紹以及參觀前的小叮嚀。
  • 第二篇「主場館那鐵腿的進擊」:延續了第一集的重點,之後鎖定在所看到的「外館」部分做介紹。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上連結前往指教。)


(這部份是囉嗦)

現在,本次文章,真的是鎖定在主場館的相關介紹,不會再騙人了。但是,光是後半段的草稿,我自己就打了兩千的個字,所以這篇能夠打完,配合上我現在的狀態,我真的不知道需要多少的時間完成~心慌慌阿!因此,本次的文章部分,我記錄下我開始的時間與結束的時間,提醒自己並告訴大家,我究竟有多麼的認(懶)(惰)!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書寫草稿(上FB)、蒐集資料(上網看片?),才完成了這樣一篇文章。


開始計時!



本篇文章開始時間為:法國時間28/07/2013 下午03:00




------------假裝自己有分隔線------------




本文開始:



小警語:看展有數,身體要顧。




經過接近半天時間的現場探勘、調查、美食、美女景等總總歷練後,正式開始對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進攻!在開使之前,先跟各位分析一下主場館概況。





GIARDINI館

G館地形配置圖
(圖片取自"My Biennale Guide Venice 2013"威尼斯雙年展導覽手冊)


正確面積大小無法替各位確認,若是要以臺灣的相關景點來比較,整體大小大約是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的一倍多(不好意思,偶素高雄人)。本區的分配,主要是國家作為主要分類,其中所包括的館,就如同上圖粉紅色方框所標示的簡寫,在此就不特別詳談。

簡單來說,這裡就是將各個展館以國家的單位分配。各國再依照他們自己的策展人所策劃的狀態,進行佈置等等。以我個人的觀點,這與外館不同的地方,僅僅在於他被圈在那個所謂「收費」的主場管理面而已。但畢竟是國家等級,所以在裝潢、管理人員的部份,都有著一定的水準。但,因為都是各個空間內皆有著屬於自己的策展人與團隊,所以你說整個展覽是否擁有著統一的目標,因為我手邊沒有官方的文宣,所以我也無法跟你確定。但我是沒有看出來,畢竟我的資歷太淺,很多深奧的東西當然是看不出來的。

換個角度來說,那有沒有可能因為外館是自行出資,因而能夠享有更大的自由發揮,這就真的無法跟各位交代了,因為在本文章完成之前,我外館只看了五間~囧,真的是找不到又不知道怎麼找阿!

與卡賽爾文件展相比,在本展當中,我似乎真的好像沒有看出整提的大概關連,因卡展當中,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他2012年他提及了許多環保的相關議題。而在本展當中,各國的策展人發揮極限,每個國家都表現出自己的最大能力,有的是展現本國特色,大概的狀況,我自己分類如下:

  • 策劃同一個主題,然後邀請不同的藝術家進行表現。
  • 還有的則是邀請了許多不同的藝術家、使用雷同的作品、表現他們想呈現的感覺。
  • 也有許多國家選擇使用一位藝術家撐起全場。


如果殘忍一點來說,整個G館的狀態,如同後宮選妃一般,大家都盡其所能的,表現出他們最好的一面來吸引參觀者並使之留下最好的印象。

以下提供一些現場概況的照片,給大家參考。




G館入口的概況





西班牙館


西班牙館入口




作品與觀眾之間無距離
只是本作品的粉塵較多,過敏的民眾請自行斟酌

二樓小空間內放映著作者的訪談與作品的紀錄







比利時館




昏暗的空間,營造特殊氣氛
雖然沒有畫出隔離線,但現場會有工作人員看守,避免參觀者觸摸展品







荷蘭館

入口國家名

入口呈現



室內展區程設







EP館(G館中的大館,主要是大融合式的展法,裡面皆為來自各國的被邀請藝術家。)

入口標示

販賣部入口

現場程設圖

看展的bonus~
這可以說是本次參觀過程裡,最漂亮的妹子了!

現場程設圖

表演藝術Live



現場程設圖

該館當中的「圖書室」



餐飲部(超炫的裝潢)

這......大人用的垃圾桶




埃及館旁邊的草皮

他正在把廠牌塗掉

旁邊的販賣部







奧地利館

奧地利館招牌


奧地利館走高級精品路線裝潢

奧地利館動畫作品


高級精品裝潢,可是卻使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現自己的DM








 南斯拉夫館

門口

文字簡介

票釀的櫃檯小姐

影像作品呈現方式

現場作品呈現方式


現場作品呈現方式







埃及館

埃及館門口

入口標示



場內展示方式







威尼斯館

自己人給自己人設一個館啦~

結果裡面卻是其他國家人的作品喔!


靜態作品呈現方式

錄相作品呈現方式

作品呈現方式

冷豔的顧場妹子

商業贊助公司的展示作品










巴西館

很有味道的入口







館內陳設方式






波蘭館

入口

本展區為聲音為主的作品,提醒你戴上耳塞

超大重地音音波從音箱牆放出,左右兩邊都有


現場提供免費耳塞


耳塞與DM

整體佈置狀況






羅馬尼亞館

入口



整個展場就是一個表演藝術空間






希臘館

入口


作品介紹與顧展人員


整個希臘館主打影片類作品,所以圍成了三個大區塊播放不同的影片。







以色列館

入口



現場擺設展館
現場的影片與裝置有相關連,可以稍微看一下。







美國館

入口搞的像好萊塢現場

真的很漂亮又親切的展場人員!




現場的呈現方式
他的作品很有趣,觀看路線只能前進不能後退,至於有趣的點,請私信問我。







芬蘭館

這是門面,不是入口

非常親民的指標

隱藏在小徑裡

隱藏在小徑內的桃花源入口



內部程設

簡潔有利的指標


文宣放置處


寫到這裡,我發現都是以各大國家館的方式在介紹,並且只是放式各館的照片罷了。所以我打算在這邊先打著,畢竟我當初書寫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介紹作品或是內容,而是試圖要討論別人的側展方式,或是展覽相關問題、議題等。

所以下面還是繼續介紹其他部分,沒有放上照片的部分,我會特別使用另外一篇文章,另外放上簡單的介紹。感謝各位的體諒。









ARSENALE館

G館地形配置圖
(圖片取自"My Biennale  Venice 2013"威尼斯雙年展導覽手冊)




他與G館的大小相當,但是較為有趣的部份是,他中間有著一個很大的水陸,其中有件作品在這上頭展現。將展場分成兩端,在交通上比較不方便,但是不用擔心,主辦單位在中間放置了小小的遊艇,提供參觀者到另外一端。但!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這個水陸交通船是免費的,但是僅僅提供單向運送服務。意思就是說,當你到了對岸之後你要自己繞回來,或者是到對面的海邊,搭船巴士~囧

也因為這項服務,讓這個展區裡面添加了一個有趣的部份。可是駕駛船的老伯,本身並不會使用英文,旁邊有協助的工作人員有時候也會突然不在,請大家善用微笑與肢體語言來完成這簡單的任務!(那時我還懷疑了一下,這是不是某件作品的一部分!)

關於這個展區,跟G館不太相同,並不是以國家為單位,而是以作品類型或是國家等方式去作策展。雖然就是前輩所說的大拜拜形式,但也看得到主辦單位策展人的用心規劃,要將如此龐雜、大量、跨年代的作品呈現,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因為展場內容龐雜,所以下面就列出我覺得有趣的東西與大家分享。
相關細節就不替各位看倌說明。(因為也不知道如何說明~囧)

A館的入口


我一直很想知道這個東西是什麼,我已經在很多地方看到他,可是完全猜不出來是什麼。


國際型展覽,也是會有掛歪的時候。

這不是作品,這是消防箱。

空間與空間之間的交界。

這個暗暗的展場內可以偷偷摸摸
本次展場的影像作品多使用八釐米的底片播放器播出
不知道是因為作品本身設定還是其他原因,整個展場很復古阿!

美麗的人,也是要欣賞一下!






現場狀況




不同型態,同為人形的作品擺設


沒錯,又是那親民的告示

沒錯,就是極限主義!!!聽說今年是2013年!


這一年,滿


不是撤展了,而是就是擺在地上展出!

是作品,看起來卻又是展場的一部分。


一件很有趣的作品,有興趣者私信吧!

現場參觀座椅

就是這個機器滿場飛

一樣,妹子偷拍一下!

展場之前可能是工廠,後來改建後,
還是有保留一些原有結構物件,很有趣,但有時很突兀。




這是一件會動的作品,
定時會沈入與浮出綠色的水中。

現場特殊的燈



此為互動式展品,
參觀者可以咀嚼現場提供的口香糖,黏貼到畫面上。

偽露天電影院

這船上的演奏為一件作品



這是一件現場表演藝術作品,
是將過去一件很舊的作品重新再演出。
全裸演出,不論男女都很震驚。


現場表演藝術,演出與休息的狀態。

在此,懷念陪我走過許多國家的踢不爛。
這次,他真的被我踢爛了........
這是我姐從拉斯維加斯帶回來給我的禮物,
經過了這麼多風風雨雨,也陪伴我度過了四五六個年頭(?)
在此感謝我在美國深造的大姊,有空回來再幫我帶一雙?!



對不起,感到特殊的作品,情不自禁?!


其他展場的狀態


看這瀟灑的背影,沒錯,就是那位不會說英文的船大叔!

過對岸之後的樣子!

本區就用美麗的顧場小姐來做完結!


就這樣,四天三夜的威尼斯行程,趕完了兩個主要場館。相當精采、豐富、有趣、養眼!?
對各位的介紹就大概到這裡,如果要討論,其實還有很多細節可以說明。這次並沒有特別提供抓漏單元,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是比較當代性的展覽,而且牽涉到國籍的問題。所以並沒有特別把誰的缺點抓出來。(其實是太多了打不完!)


總之,如果有任何疑問、想法或是我個人資訊、文字上的錯誤,歡迎留言指教。感恩!










但你以為就這樣結束了嗎!?
當然還沒,我這個人平時剛毅木訥、害羞內向不多話,
但是打起字來可是贅字連篇阿!這可是我碩士指導教授給我的評語!

(什麼!我有讀過碩士,還寫這種程度的文章!怎樣,你咬我阿!)


所以還是要稍微打一下小心得,以及提出一些想法希望跟大家有所互動。


心得:


對於外館的部份,因為不甚了解,所以也不方便說什麼廢話。而且臺灣館的部份,筆者在前面第一篇就有放入自己的一些感想,因此在這裡就小小提出自己對與G、A兩館的簡單想法。



G館的國家館分類。

在國家館分類中,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是將個個展館以國家的單位分配,然後各國在依照他們自己的策展人所策劃的狀態,進行佈置等等。說真的,我個人的觀點,這與外館不同的地方,僅僅在於他被圈在那個所謂「收費」的主場管理面而已。因為都是各個空間內,有著屬於自己的策展人與團隊,而你說整個展覽(威尼斯雙年展)是否擁有著統一的目標,因為我手邊沒有官方的文宣,所以我也無法跟你確定。但小弟我是沒有看出來,畢竟我的資歷太淺,很多深奧的東西當然是看不出來的。

那有沒有可能因為外館是自行出資,因而能夠享有更大的自由發揮,這就真的無法跟各位交代了,因為在本文章完成之前,我外館只看了三四間~囧,真的是找不到又不知道怎麼找阿!

與卡賽爾文件展相比,在本展當中,我似乎真的好像沒有看出整提的大概關連,因卡展當中,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他2012年他提及了許多環保的相關議題。而在本展當中,各國的策展人發揮極限,每個國家都表現出自己的最大能力,有的是展現本國特色;有的是策劃一個主題,然後邀請不同的藝術家進行表現;還有的則是邀請了許多不同的藝術家、使用的同的作品、表現他們想呈現的感覺;也有許多國家選擇使用一位藝術家撐起全場。

如果殘忍一點來說,如同後宮選妃一般,大家都盡其所能的,表現出他們最好的一面。

我與同行的朋友討論的結果是,如果說真的要有一個主要的串連主題,可以說本次展覽在討論一種「觀看」。這「觀看」可以說是由不同的方式、角度、立場、文化等等不同面相去詮釋各種我們所看到的東西。但,這僅止於我們後生晚輩的小小推測,還請前輩給予指教阿!


在此,我想提出一件我看到的事情,來與大家分享。當臺灣吵的沸沸揚揚的臺灣館非臺灣人展出的這個問題,其實我在許多國家館裡面也看到了一樣的狀態,其中不乏許多泱泱大國。

在威尼斯展裡面,各國都想要表現最好的一面,如同上面我所提到的部份,有著許多不同的呈現手法,但重點是有沒有辦法完成策展人所需要的。因為換個角度來說,整個「館」也可以說是策展人自己本身的作品,所以策展人有權,也有責任需要擔起一個館的整體品質。

所以,當時我對於臺灣人自己沒有辦法使用臺灣人來呈現自己的館,其實我自己是非常生氣與憤慨的。但是當我到了展場後,看到了別人的作法,與我們自己國家的「外館」呈現,我開始可以理解,為什麼我們的策展人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當初我生氣的點,其實和大家一樣,因為我們臺灣人有種很奇怪的特性,只要遇到對外的,我們一定要自己人親身出來「橋」!而我這樣的觀點,是建立在想要完全表達「臺灣人想要對外展現臺灣的藝術文化」,所以我感到不開心,因為我覺得,臺灣人應該是要最了解自己的東西的(雖然很多人連臺灣有幾個縣市、地理位置為何都分不清楚了~囧)。在這次臺灣館的表現上,他不僅想要表現臺灣的文化,甚至想要表達出另外一種立場,那種我們國家在國際間的那種無力、若有似無的存在感。在名字上,更強烈的直接表示了我們的無奈。使用了捷克藝術家(這不是捷克館)的表演藝術方式,與題名相呼應。這樣三件作品,可能因為自身在外面小小打滾了一下,自己有種深深的感覺,感覺到一種無奈、想哭的感覺(也有可能是洋蔥!?)。據我所知,該展與臺灣台北市立美術館有同時進行的相關活動,我建議有能力的朋友,到現場去看看,沒辦法的朋友,也可以藉由北美館來了解整個臺灣館的狀況。

在此,我要先聲明幾點,我同意策展人對於本次展館的規劃(僅限於實際呈現部分,評選過程等相關機制本人不了解,所以也無法置評),也能理解在臺灣的所以藝術相關工作者不滿的觀點,請大家理性分析並實際參觀過後,再來進行批評。如果說要我提出我自己的想法,我只能說,如同近期臺灣的社會亂象(政治、社會等問題),大家都已經開始會去尋找所謂得真相,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如果真的要進入所謂世界級程度的對外發表,我們所謂的「世界性」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但,「自我認同」的這個部分,我們也要多多努力!甚至有的時候要為了打出名號,作賤自己也不一定是件壞事。但請不要忘記,我們最開始的出發點到底是為了什麼。(怎麼嚴肅了起來!?臺灣萬歲!!)




一句話做結論,外國月亮沒有比較圓,臺灣的臭豆腐只有臺灣人懂得它的香。(疑?!)







在A館那些藝術家邀請的呈現方式。

說實在的,這樣的大型展覽方式,就像是前輩所說的大拜拜一樣。如果要說難聽一點,阿不過就是放大版本的藝術版新一代設計展~囧(謎之聲:而且新一代設計展的硬體部分還比較強)

把各種精華放置到這樣一個大型展覽當中,其中囊括了當代最新作品到七、八零年代的「國外經典作品」。為什麼說特別括號「國外經典作品」,因為在臺灣的學院派藝術教育當中,對於藝術品的介紹,僅止於二戰後甚至少數到九零年代一些國際知名作品,但時代在演進,其實世界各地都持續的有好的作品出現,當然我們自己也不例外,但這些東西可能還沒有機會被編入課本當中,所以非相關行業的人,其實很難去接觸到那些作品。有時以為是新的東西,其實在歐洲已經是耳熟能詳的人物、作品。

但這樣的取樣方式,真的是讓我大吃一斤義大利麵!(不好意思,打字的時候已經有點晚,肚子有點餓。)因為這樣在卡賽爾文件展中(不好意思,因為都是三大展所以一直拿出來比較。)多半都是近期的新作品,很少會看到老東西,所以當我看到作品年份時,真的很好奇為何策展者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真有趣!以卡展來相比,卡賽爾文件展五年一次,但呈現的作品多以當年或是近年的作品為主;而威尼斯展則是兩年一次,作品的選擇上卻有著如此大的年齡落差,這真的是我目前不太了解的地方,也須有朋友能留言為小弟弟我做個解答。

當然,畢竟這是國際性的大展覽,當然會將各式各樣的作品做好基本的分類工作,所以你說大拜拜咩~只能說,是個很有體制的供桌(超大誤)。但,你說這樣的展覽方式好嗎?這就要見仁見智了。因為畢竟是世界型大展,而且要在短短的兩年內做好整體的規劃,有這樣的呈現方式,說真的不是一件壞事。但,資訊進步快速的現代,兩年的時間千變萬化,以這樣的表現,是否能滿足參觀者的快速演進,讓我們看下去.......



以上,提供給各位參考,也感謝大家的收看。威尼斯雙年展系列文,在此告一個段落。之後會補上一些相關細節圖片。



P.S.1

在文字打完之後,我搜尋到幾篇文章,內容提供了關於本次策展的內容以及資訊,也因此讓我了解到了為何策展人會選擇這些作品的原因。在此提供網址給各位參考:

P.S.2

本文完成時間:法國時間 06/08/2013 下午11:43










本部落格文字、圖片皆由作者自行撰寫、拍攝,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