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卡賽爾文件展~2



「草原上失心瘋的狂奔之鐵腿鐵到不行」-戶外展場篇!!!



誠如標題所示,這可以說是一個幾乎走遍半個城市的「大地遊戲」,我自己在臺灣高雄這麼久,可能連文化中心到歷史博物館都沒走過吧~囧
所以在之前小提要部分已經提過,但是在此還是不免俗要再次跟各位強調一次:



小警語:看展有數,健康要顧!


若非有運動習慣者,使用前請先做好暖身運動,結束後請確實完成收操!

開始行動!

本展地圖(作品分布圖與室內空間配置圖)

本展地圖(作品分布圖與室內空間配置圖)



本展的室外空間程設相當有趣,除了在主要的Karlsaue大公園外,我還將一些,非大型展覽場的展覽空間編入到這個項目,所以基本上可以分成一下幾點:

  1. Karlsaue公園內(以下簡稱大公園)
  2. 坑道(沒錯,就是坑道,酷吧!)
  3. 街坊閒置空間(這個要穿梭在大街小巷當中,如果沒有地圖很容易就會忽略)


整體的戶外展示,主要的坐落點位於大公園內,裡面有數十件作品散落在公園內,整體以裝置表現為主,多數與該環境的對話有關,其中我的印象中有一件表演藝術,是整個展覽當種少有的,等下在後面為各位介紹!

一樣有幾點建議提供給各位,戶外展覽多半不需要寄物,即使該展品擁有專屬空間(如貨櫃或小房間),但由於佔地廣大,各展品距離遙遠,而且本展位於在K市的丘陵地的斜坡上,所以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一早將物品放在寄物處,在關門前取回,或是一早出門就只帶上民生必需品(水、相機、雨傘、地圖、指南針?護身符??),儘量避免攜帶過多的物品消耗體力。

我個人猜測因為環保因素(卡賽爾文件展本身帶有環保趨向),所以地圖除了在市區的重要地點,其實很少地方可以拿到相關地圖與DM,所以儘量隨身攜帶,不然迷路會很麻煩,而且在大公園內幾乎是拿不到地圖的!

隨著地圖上的標示,你可以在大約的位置上,找到他所指示的相關作品,但!誠如前篇所說,許多作品與當地環境、空間有著相當大的互動關係,所以很容易找不到也是正常的!而且,因某些作品的表達目的是為了融入當地生活內,所以同一件作品在兩個以上的地方看見,也是正常的事情!而有些作品是行動式的,所以需要碰運氣,有可能你根本不會遇到阿~囧





利用當地閒置空間,如:無人使用的房子等

即使是閒置空間,無障礙設施依然有顧慮到

在大公園內,在作品附近你能找到作品編號的牌子,
表示你人已經抵達作品附近

這在大公園內最大的草皮上的一件大型作品,
據說裡面埋滿了滿滿的垃圾!

這就是上文提及的使用隧道當做展覽空間

為了你的安全,進入前請帶安全帽
(使用你的票去做抵押)

要進去了!


這讓我想到在臺灣馬祖看到的防空洞!

在邊坡上的空中花園


所有的水泥製品都是作品的一部分

我的頭是尖的!




這是上述提及的移動式作品,
我在第一天的傍晚遇見,據其他朋友表示,
之後在其他地方看到!

這個點播機也是一件作品,
只要在各個休息的餐廳內都有機會遇見!




作品融入在大公園內的所有空間內,
此作品裝置在一個船屋當中


此為一日本藝術家的作品,
直接打造了一間房子與車屋


大多數的裝置或影像作品會另外建構一個空間,
所選用的外觀多半為此造型與材質



在大公園旁的溫室,也被拿來當做展場

有趣的一點,作品牌上的標示有時會出現塗改的痕跡,
不知道是作者本身的更正或是主辦單位的想法





如同室內展場,在此我提出一件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戶外作品,是用聲音跟整體氛圍組合而成。

作者:Janet Cardiff & George Bures Miller
作品名稱:FOREST (for a thousand years...) | 2012

作者個人網站:http://www.cardiffmiller.com/index.html
作品影像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hGqPwaZVPBo

此件作品藏身在樹林裡面,使用了幾個圓木樁放上椅墊,提供觀者座著去感覺整體作品。我自己稍微清點了一下,大約有超過12顆喇叭環繞在樹林中(在官方網站上面是寫著超國30個),播放著不同的有機械聲音、爆炸聲、蟲鳴鳥叫、古典樂等音效,讓我很明顯的感覺到了這是在探討環境保護、戰爭等問題(僅限個人感官)。時間頗常,不斷的巡迴,但是明顯易懂的聲線,你可以閉上眼睛感覺到那樣的畫面,整體的視覺感官你是看不到的,但你卻能明顯的感覺的到!而當時我們去的那幾天天氣不好,下過雨後的樹林裡,滿滿的濕氣,更加沈重了整體的氣氛,十分的震撼。

在此引用官網上的一段文字,"Sometimes there is a near synchronicity of natural and mediated sounds, and it's tough to discern what is live and what is recorded."(有時候自然環境的聲音與製造出來的音效幾乎達成同步,你很難分辨出什麼是現場、什麼是預錄的。)從這裡可以看出作者意圖與環境的對話表達的相當清楚,正如同課堂中老師所教的,裝置藝術這樣的手法就是要與空間產生對話!




作品全景

羊腸小徑

藏有許多喇叭


其中之一算是明顯的

提供觀者的座位



小心得:


經過兩天多的震撼教育與大地遊戲,算是對剛來到歐洲大陸的我很大的一次衝擊,也可以開始了解到了當初那些老師所說的一切。對我自己而言,衝擊之大難以想像!滿滿的資料,也讓我自己準備了兩三個月去整理,先階段先整理出這三篇簡短的文字,希望跟各位分享。

當今的藝術表現方式越來越多元,而我自己並不想要以「現代」或是「當代」等名詞來區分之,那是史學家的工作,到底我活在現代應該用什麼樣的名詞,我就不去討論了。但是跳脫了平面畫面走入到空間,我個人是認為可能是因為科技的進步、資訊的快速,使得創作方式更加多元,而某些藝術家本身選擇開始跳脫平面,進入到3D的空間思維,來表現出他所想要敘述的概念。

我記得在臺灣的時候,國內許多非本科系的朋友跟我說,抽象繪畫是什麼?他們根本看不懂;而某些平面繪畫的朋友跟我說,裝置藝術在幹嘛?他們也不太了解,而我自己來到此地後,更加體會到為什麼他們不能了解這一切。對我而言,這就是不同的語言罷了!他們選擇了不同的語言、文字、文法,來表現他們腦中的觀念,而成為了這樣的藝術形式。這就是課堂上老師所說的,現今的藝術已經跳脫美醜的觀念,進入了思考的層次。他們探討的是「觀念」,跟所謂的美醜已經是不同「市場」的問題!我想要強調一件事情就是,並不是古典繪畫、抽象繪畫等所謂的平面繪畫就是過氣、老氣或是遜之類的,而是他們個有自己的市場跟觀眾,也許在你的國家內喜歡的人不多,但在另外一個國度內,你會得到屬於你的掌聲。藝術創作世界是很辛苦的,如果你希望獲得屬於你的掌聲,除了堅持沒有其他方法~我很慶幸,當初我的父母給我完全的自由選擇我想走的路,雖然未來事宜片迷茫~囧。這樣的過程裡,我不但學習了視覺藝術,並且也在音樂的路上走了一小小步,使得我有了不同的藝術語言能力!讓我在理解現今藝術的表現方式時,多了許多不同的思考面相,有了些不一樣的想法。

整個卡賽爾文件展中,因為事前沒有做太多作業,所以在資訊方面可能稍嫌不足,之後如果有看到相關訊息會在跟各位補上。但也因為如此,初次接觸這個展覽的同時,讓我了更多的震撼,在各種展品上,促使我有更多的想法!而與不同國家的朋友交談後,更能認識整個世界的狀況。像是這次的看展過程中,在hostel遇到了一位巴西的朋友Philippe(不確定是否這樣拼),他在巴西從事藝術相關工作,他有這次機會來到這裡,希望將這些在另外一個大陸上的資訊帶回到他的國家。對他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市場指標(之後我會寫上巴黎La Fiac藝術博覽會,裡面也有相當多重複的藝術作品),而且也是現今很大的藝術展,可以說是來朝聖與吸收新的資訊。
而他的看展觀點與我就完全不同,像上述的埋有垃圾的作品,他就相當的喜歡,他覺得那是相當直接的表現方式,而對我而言並沒有太大的感覺,也許是曾經看過類似的作品,與上面直接的中文字解釋,所以我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一樣是樹林中聲音的作品,我們都一樣很喜歡,這也是他介紹給我們的。很明顯的我個人偏好在跳脫視覺,融合聽覺與感覺的作品,誠如前面所述一般。

目前卡賽爾文件展(dOCUMENDA 13)已經結束,許多展品經過三個多月後,應該與當時我們去參訪時不盡相同。而我也很好奇,一些互動式的裝置作品最後的「下場」,與外面戶外作品經過風吹雨打之後,變成什麼樣的模樣~所以資料上如果有所出入請各位前輩不吝席指教!也希望能看到別人的分享~感恩!



後記:


上百件的作品集中在這五年一次的大展當中,有些說法是:這個展預告了未來五年的市場趨向;或是這五年來的藝術市場總結。總之,都是相當震撼的一次經歷!我在此預告,因為整體的資訊太過龐大,短時間真的無法整理完成,所以只能大略的分作三等分跟大家分享,之後我會慢慢蒐集資訊,不定期推出本次展覽中作品的簡短介紹,提供無法前往觀賞的朋友一些資訊!跟大家一起交流~也希望各位朋友在下方的留言給予指教!







(文章中若有需使用或引用,請告知或註明引用自此即可,感謝)










下集預告:La Fiac

驚見最潮人物!

究竟藝術的未來會如何!?

神祕的展覽在Le grand palais!!

奢華的贊助廠牌~



究竟這個展覽會出現什麼東西,讓我們「等」下去....................待續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卡賽爾文件展~1




前情提要:

就在前面落落長的一些小筆記後,本文要開始不太正式的介紹那個時候看到的一切。
本次旅途,全程經歷飛機轉火車,差點敢不上,火車轉高鐵,又不小心趕上的過程後,我與同行好友(林昶佑同學)踏上了Kaseel這個城市(以下簡稱K市)!正當以為一切順利上軌道的同時,天曉得新的挑戰正在等待著我們~






本文開始:



參觀時間: 2012/6/11-12



簡單參觀指南

當我兩開開心心的到達K市的同時,沒想到完全跟地圖銜接不上,原來天真的兩位高齡大叔叔,跑錯了火車站!K市有兩座火車站,分別為:Kassel-Oberzwehren與Kassel-Wilhelmshöhe兩站。只有Kassel-Wilhelmshöhe停有ICE(德國高鐵),而離展場比較近的則是Kassel-Oberzwehren,可以透過當地的巴士或是搭乘類似台灣電聯車之類的短程火車,連接兩個火車站。

而當時兩位大叔叔人生地不熟,又喜歡自由自在的自由行(就是懶得做事前計畫),就這樣傻傻的淋著雨,接受上帝的洗禮,從Kassel-Wilhelmshöhe苦命的走向Kassel-Oberzwehren,一路上欣賞著K市的當地風情~

(在此感謝熱心的德國大叔,雖然你全程跟我們說著你以為是英文的德語,我們也搞不清楚方向在哪裡,但還是十萬分的感恩!這就是熱情阿!!)


老叔叔v.s. ICE

dOCUMENDA 13的地上標示(在Kassel-Oberzwehren車站)

整個K市的大小按造維基百科的數據顯示約為107平方公里,我們幾乎全程都使用雙腿行走,除了有時想體驗當地城市感覺絕對不是累到不行,我們才會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本展所有展品(除電影院有時間限制的影像作品)我們幾乎花了約兩天多一些的時間進行參觀,所以若是有興趣想要完全制霸的朋友,可估計花上三天左右包你看到吐!但是記得,要注意自身的體力負荷!

小警語:看展有數,身體要顧。

德國真的很多珍珠奶茶店


K市的輕軌列車

K市街


到達K市的第一天已經是下午時分,若是要當天就開始看展,老人家體力有限,而且尚未了解實際展覽規模前,我們不敢輕舉妄動。畢竟知己知彼,才能開心完成看展任務!所以到達的第一天,在旅館check-in之後,我們就先前往K市的鬧區,去到處晃晃,勘查地形。

文件展的展覽方式,幾乎是包含了所有的城市,他將整個化為一座大型的展覽館,所有能用到的空間都用上了!所以在參觀的同時,有時若是沒有特別注意,可能就會錯過,以為這只是當地的環境之一。他所利用到的空間包含了:圖書館、美術館、百貨公司、公園、科博館、飯店......等,很多地方都是我個人在臺灣沒有看到過的展演地點。個人感覺商家、民眾也都相當配合整個展出,即便是它們看不懂或是不了解。

(關於當地人的感想或想法,是我之前看展所忽略的重點,很感謝研究所學妹湯雅蘭小妹妹提出了這個觀點,下次我在參觀的時候,我會特別記上這一點,感恩你!)

在觀察整體的路線時,發現了傳說中的售票處!(售票妹妹很親切又活潑,人家在工作就不方便拍照了~)於是我們兩個人各自買了乙張兩天票,票的開始日由你自己決定,當你開始使用的那天開始,就要簽上日期與簽名,每當換展場或是有特殊入口的展覽,就出示你的票卡。而他的售票處、寄物處與販賣部,都是以貨櫃的方式呈現,然後在裡面搭配上木質地板做簡單裝潢。標示簡單,整體真的簡簡單單的風格!(如下列圖所示)


文件展的書品販賣部(德文)

文件展的書品販賣部(英文)

售票區
就是這長~~~長的票


在售票處還有另外販賣兩種導覽冊,如同臺灣特展一般,一種簡易型、一種詳細版,分別有英文與德文兩種版本。內容標有作品照片、名稱、簡介等,售價忘了!

What When(卡賽爾文件展展覽簡易型簡介-英文版)


在展覽處還有提供作品配置地圖,基本上很準確,很容易辨識;但是唯一缺點就是,K市本身位處於山坡地,地圖上並沒有辦法標示出高低落差,所以有些地方的展場,若你非當地民眾,可能會因此而誤導你走上許多冤枉路。(兩位大叔叔就是其一的受害者)所以當你迷路或是疑惑的時候,最好找位當地人幫你指路,不然可能就會多很多機會幫你訓練體力!

當天回到住宿點,搭配重要的名產小熊軟糖,開作戰會議!



*接下來分成室內與室外的展場做介紹。


「開戰了!!!」看展室內篇!



展覽DM裡面附有該展全區平面地圖與個展覽館結構圖


每天的室內展場從十點開始展出,若是你想要享受人少的的展覽方式,建議除了挑選非假日時段外,早起排隊看展也是不錯的方式。因為大家的目標不同,所以一早的排隊隊伍會散落在個展覽地點,而在看展有個重要的點:「寄物」因為多半是室內展場都會要求你的隨身包包大小,如果超過他們所規定的尺寸,就必須到旁邊的寄物處寄放,所以建議不要帶著太大的包包去看展,除非你覺得寄物無所謂。
早餐是一天活力來源!

早起排隊看展阿!!!

感謝昶佑大叔~


第一天我們先到達在售票處旁的室內館-"FRIDERICIANUM" 內參觀,該館基本上擁有相當大的空間,非常適合視覺藝術展品的陳設。而一開始入到館內,也真的是讓我這個鄉下人驚艷,本次看展的第一件作品,也是我個人目前最愛的一件,約有一個籃球場大小的展覽空間,挑高的天花板,空無一物,在此空間你所能感受到的,除了視覺上的空白外,剩下的只有微微地風吹過,在這個空間的所有人的表情都是一臉疑惑,但在看完作品牌之後,一切恍然大悟。


"FRIDERICIANUM"入場驗票處 

簽上姓名與日期,開始了我的兩日票



"I need something meaning I can memorise"作品牌




"I need something meaning I can memorise"作品呈現狀況

這件作品名稱"I need something meaning I can memorise"完全說明了一整個狀況,也讓我反思了許久。可以站在許多立場去進行詮釋,我自己的解讀如下: (僅為個人意見,歡迎給予意見)


  • 這是一個嘲諷。當代藝術內,太多不知所云的東西,即使技術高超、畫面絢麗,卻完全看不到豐富的內容,而他使用了全空的視覺,來反射過多的表象,以表現他說想要說的一切。
  • 當前的藝術層次已經不同,並非完全受限至在看得到的東西上,就算看得到也不一定是「所謂的美麗景象」。進入到這個時期,更多的部份是在討論概念與想法部分。如同他的題目所寫:"I need something meaning I can memorise" 如果當所有的視覺物件都已抽離,所謂的「看不到」是否也為一種看見的模式?當你看不見了以後,他昇華到了是記憶的層次,是否會更映像深刻?
  • 對我而言,這真的就是完全表現所謂的觀念,完全的拋棄了視覺美醜、物件有無的問題。但也因此可能出現這是否為「視覺藝術」的問題,這就要取決所謂的「看不見」、「觸覺」、「嗅覺」是否能成為視覺藝術的一部分。
  • 讓我感到這件作品最有趣的地方,在他的作品中標示出了"A gentle breeze pulling the spectator through the gallery space" (不負責翻譯:溫柔的風牽引著觀眾經過整個展覽空間)包括空間的穿堂風其實都是在計畫之內,而我也在這個空間試著找出風的來源,最後才在其中的一個角落發現他隱藏了抽風機,使得外面的風能灌入室內,高手!


在室內展覽空間,除了這件以外,其他多半與其他架上藝術的展演方式差不多,在下方就補上當時拍的照片,往後日子內我會將一些個人覺得有趣的作品獨立篇章寫出。










































室內作品除了上述該作品比較特殊外,還有他的空間運用也是相當有趣!誠如前面所述,本展包含了K市的絕大部分,包含了博物館與其他空間,所以在此特別提出幾件作品與該展覽空間有著特別的互動!除了基本的藝術展覽館外,本展還運用了K市的各種形態博物館,例如:科博館、電影院等。所以除了展覽作品外,其實也會在各個空間內看到原有的展品,有時甚至會無法辨認何者才是本展的作品。以下放出一些特別的作品照片,給大家參考:

路邊廣告看板?其實是作品

路邊裝置藝術?其實不是本展的作品,我們懷疑有人是想搭順風車~


科博館內

科博館內,這才是作品的!

混雜在標本中的一個小螢幕!

地質館,可是全部都是作品~

科博館外,不要懷疑,這是作品!!

沒看錯!這是真的活體,可是是生態館的動物,非作品!



市立圖書館內,我們是跟館方人員確認後才確定這是作品!

多半有作品的店家們口都會有這樣的看板,但進去之後還要在找一下。
建議直接詢問比較快~囧






....................................................................................待續



(文章中若有需使用或引用,請告知並註明引用自此即可,感恩)